源氏物語。女性化的物語

大河劇「致光之君」EP29中,真尋為女兒賢子朗讀「竹取物語」,這是日本最早的物語作品,成書約在平安時代早期,作者不詳。

物語是什麼

物語被譯為小說或故事,曾翻譯過「源氏物語」的作家林文月,在「千載難逢竟逢」(源氏物語千年紀念)一書中,認為「物語」是「說話」的意思。

在尚未有日本文字「假名」之前,將故事畫成一張張圖畫,由擅長說故事的人,看圖說故事給旁人聽。

即使文字發明之後,圖畫在物語中仍佔有重要地位。

因此不難理解紫式部在「源氏物語」中,為何要不厭其煩地描述庭園花草佈置,宮殿陳設,服飾顏色等。

女性化的物語

物語是平安時代貴族閒適生活的產品,進行場合多在帝王後宮,或貴婦深閨中。

主持「說話」的人多為有文藝修養的女官,而聽眾多屬貴婦名媛輩,因此它是非常「貴族化」和「女性化」的。

物語也反映當時上流社會的悠閒情調,說者侃侃而談,聽者沉迷陶醉,莫辯虛實。

當時以漢文書寫的「日本紀」是男人的工作,而以和文(假名)書寫的物語,才是女性筆下的世界。

物語的真實性

物語所描述的內容真實性如何?

紫式部在「源氏物語」第二十五帖「螢」中,藉光源氏之口,有一段精闢的說法:

所謂物語也者,出不必限於某人某事的實現記述,卻是作者將他所見事態百相之好好壞壞,希望傳諸後世的種種細節,一吐為快地記留下來罷了

當其欲褒揚之時,難免僅選其善者而書;當其欲求讀者共鳴之時,又不得不誇張渲染,使集眾惡於一處。

不過,大體說來,都是事出有據,絕少完全虛構的。」

正史的日本紀,不過只是略述其一端而已,還不如這些物語繼續得詳盡委婉呢。

由此可見紫式部對於物語的價值之肯定,也讓後人得以透過物語的「女性視角」,了解平安時代的生活方式。

延伸閱讀

源氏物語。紫式部女性覺醒的故事